結語:不論到了多老,仍舊有做夢的權利!
而有一群陪著你做夢、追尋夢想的好朋友,是幸運,真好。
是啊!認命個屁!真的就算到了80歲了還是要會做夢!
而自己的路真的不用也不需要任何人來教你該怎麼生活!干涉你的人生!!
找天要再約志同道合的親友們一起去綠油油的地方野餐、看風景兼賭博。
/
《內衣小舖》的故事放映結束,只有「太可愛」三個字來形容,
用來形容一群重新燃燒生命的可愛老人,看她們追尋夢想,學習接觸新事物的模樣,
還有那只在老人身上才看得見的可愛頑童感,即使講話語速節奏稍慢,都不影響觀影的情緒。
–
瑪塔,故事圍繞在她的身上,一位被封存的裁縫師。
瑪塔的可愛從片頭一開始,穿戴整齊(壽衣)梳好頭髮,想著逝去的老公,抱著相片
,那一臉希望自己別再活到明天了,但睜開眼睛卻還活著的那副嘔氣樣,真的是宇宙炸可愛。
–
瑪塔不特別精明幹練,以一個團隊來說,大概是團寵的那種角色。
她的拿手技能—針線活,那般專業挑剔的架勢,講起相關的事物,看著美麗布料、研究雜誌內頁、設計內衣、幹著活時,眼神充滿熱情!
當她找回夢想後,活躍的模樣,實在可愛。她終於能在圖布完成年輕時的夢想,
即便不是開在香榭麗舍大道,她最終仍打造了翡翠綠花樣布簾的試衣間。
–
瑪塔溫馴的性格,和藹可親的魅力樣,理解莉西的美國夢,安慰著雪莉,適當的為自己發聲,
最後懟回去自己的兒子,以及下定決心的精神和行動力,
她!終於不再只是做夢又或者為了誰而去犧牲夢想。
她與好友一起執行被人視為發瘋的計畫,
在過程中慢慢退去了黑色衣裳,穿回可愛花樣的睡衣,找到熱忱後整個人也慢慢亮了起來。
–
瑪塔與支持她的、不太看好她的、反對她的好友,分別加入這個夢想裡,
她們一起慢慢打破社會規範的行列,打破既有的傳統印象!
看著這群老人們熱鬧的忙著,當下也跟著興奮了起來,好替她們開心哦。
–
談談故事中各人物之間的定位。
–
瑪塔的兒子。
–
給他安排牧師的身分,可謂極其諷刺。
人前人後不依的形象,假好人。
顧好信眾,但對自己的母親,身為丈夫甚至是牧師的角色(拿莉西的軟肋刺激她,還把她的秘密說出去)真的只有爛可以形容。
(雖比起弗立茲是稍微好一點點的角色性格。)對於這個討人厭的角色實在沒啥好著墨討論。
頂多就是定位在,你的夢想路上也會有「家人反對」的作用。
除此之外就是只有爛一個字。
而他最後拜託唱詩班把母親做的旗子給掛上去的橋段,和妻子攤牌,
頂多就是導演給他的形象加點分的稍微反轉回來的效果。
而生活上也確實有這種反對你夢想類型的家人,嫌棄你、阻饒你的家人,只想要財產利益的家人…。
–
最支持瑪塔的好友—莉西。
–
莉西是整個故事最重要的人。沒有她陪著瑪塔做夢,力挺她,
就不會有內衣小舖的誕生。莉西的直爽奔放,做自己、還有那會做夢的想像力,很讓人喜歡。
也許在整個村子的人心中都視她為異類,把她定位在某種印象裡。
–
她並不保守,很美國開放的風格。與那樣樸實的小鎮確實有點格格不入。
可她的性格最值得讚賞學習,她的孩子也比其他兩家的都來得善良可愛也遺傳媽媽保有開放的態度。
莉西不在乎他人的眼光,這樣的人很適合待在瑪塔這種乖寶寶身邊。
而當莉西說出好多值得畫重點的金句時,簡直帥呆了,真的得多跟她學學那做夢做著,
想像久了也就像真的了,還有那衝勁!我喜歡雪莉最後要帶著媽媽去美國的安排,像幫她圓夢。
另一個不得不說,莉西是裡頭最充滿活力的辣太太,卻說走就走讓人有種生命無常的感覺…。
–
不太看好瑪塔的好友—芙莉妲。
–
有著不悅面容的老公主,這個角色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於,她的身分。
一個看似挺有錢的人,穿著打扮優雅氣質,住在高級的養老院裡,
卻不想融入人群,成天悶悶不樂的封閉自我。
她和弗立茲的父親可以並列討論。
當弗立茲的父母聽到兒子要送爸爸進療養院時的不開心與震驚感(母親的拉遠長鏡頭)。
關於這點值得去省思,拉拔我們長大的父母,當他們老了、病了。
做兒女的覺得照護麻煩,有自己更重要的事要忙,無暇顧及。
所以考慮要讓他們進住到相對方便的地方生活。
但對父母而言,他們心中並不想離開自己住習慣的家,
去到一個陌生地方像關在牢房裡的犯人般接受照護。
–
回頭說芙莉妲,芙莉妲的定位屬於不看好他人夢想但也不極力反對的那種人,
較顧自己(例如顧吃冰淇淋,偶爾說幾句風涼話)。
但是當別人詆毀她的好友瑪塔,她不會一聲不吭,會直接懟回去,(看得很過癮),
也是一個看很清楚弗立茲這種臭人的老太太。而當芙莉妲看見瑪塔真的做到的時候,
也打從心底佩服她,甚至願意盡份己力,融入人群中學習電腦技能,指揮秩序,雖不會幹活但卻用頭腦做事。
–
保守又反對的好友-漢妮。
–
漢妮是裡頭改變最多的,從逛內衣店時就能看出她的保守。
她像樸實小鎮的化身,傳統的代表。
也是典型那種超照顧家但又被嫌到流涎的媽媽類型。
當她被老公、兒子頤指氣使到不能忍時,東西收一收,錢偷一偷,骨氣的離家去找瑪塔,
也轉為內衣小舖的一份子,還幫瑪塔提出一個很好的鬼點子。
漢妮從學開車、決定靠自己後、當她被瑪塔一語道破後、看清丈夫與兒子的轉機後,慢慢找回自己的尊嚴,
但當丈夫示好時,她變回一個溫柔忠義的妻子,
那句「不一起走完人生豈不可惜。」完全打動人,
是啊…老伴就該是這樣好好的一起走到最後,
子女沒用沒關係,至少還有彼此。
–
弗立茲,想扁他到一個他痛哭流涕的臭政客。
–
劇中的大反派,極度顧人怨。
劇情先是安排了一個牧師來諷刺,
接著安排一個小氣政客,更更凸顯了政客人前滿嘴好話,
那種想要討好哪種人就說出哪種好聽鬼話的人。一個完全不懂得尊重老人,看不起別人,貪錢、毫無孝道又自私的賤人。
一副要維持秩序正義的模樣,一臉我很偉大、我超忙、我很厲害的想保護傳統、守護小鎮。
真的是那副嘴臉會看到氣死人,能夠把政客反派角色演得鮮活也是一種值得讚譽。
–
圖布小鎮上那些反對的居民。
–
看得出這小鎮的傳統樸實,當一個不一樣又開放點的文化進入裡頭,
就會呈現兩派,或那種沒主見,跟著贊成或反對的中間盲從群眾。
劇中能看見年輕女孩的態度相較開放,當然也有看好戲的臭男孩們,
還有圍繞在酒吧那些心智不成熟的男人們在笑話瑪塔。
打到這,心裡開始好奇導演是不是女的,劇中的男性人物多數較不成熟且自大討厭。
一查之後發現導演還真的是女的,怪不得劇情一種濃厚女性主義的既視感。
–
導演是一位瑞士的年輕媽媽,她認為瑞士的女人們終生為家庭奉獻,沒什麼生活上的優勢。
(來自放映週報)本片的靈感也來自她的祖母,想像著如果她遵循自己的內心和自由,
她會做什麼。(By Yama rahimi整理報導)
–
片中許多橋段都可愛死我。
例如四個老人躡手躡腳的偷回被丟進垃圾桶的衣物。
他們聚在一起笑著漢妮鬼點子有多棒時,漢妮和瑪塔吃炒蛋時趕走弗立茲相視而笑,
每次餐桌的聚會,你一句我一句的姐妹情。
莉西和瑪塔的姐妹擁抱,把客人烘頭髮機器調高溫只為蓋住聲音的舉動,最後慶典上幫瑪塔的各種讚聲。
她們一起打牌、逛街、喝咖啡、送舊、在山上野餐談論生活,滿足的面容,各個皆討喜可愛。
讓觀影的我也好想認識他們,幫他們一起罵那些壞傢伙,一起吃派,一起談論夢想。
–
人生就是要有夢想,會做夢的能力,還有一群會陪你做傻夢的好朋友,不分男女,
除了追尋個人夢想,也可以來個戀愛伴侶。
有看到評論說它通俗,但老人帶來的生命燃燒相對更有感染力,
這樣80歲的老人都能重啟夢想,綻放自己,年輕的我們還怕什麼,
就怕自己不敢做夢,害怕了社會世俗的眼光與規範。
–
想起前幾天回到小學和12、3歲的孩子們談論—尋找自己和夢想。
要他們時刻想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遵從自己的內心。
其實即便已經大學畢了業的我,也不敢保證自己的人生能夠完成夢想,
能夠不害怕反對的聲浪去勇敢追尋那較不切實際的夢想。
也想起我那正在準備考試,想出國唸書的好友。她那試試看的精神,
即便想讀的是自己完全沒接觸過的東西,但那是一個夢想,一個想要的慾望,
至少她去做了,去試試看,去努力為自己爭取,
而不是先預設自己不行,也值得支持。
–
劇中那句「人就是會帶來驚喜」,講得很好。
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們,都該不停的為自己創造價值,
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更精彩的改變,投入熱忱,製造喜悅。
–
這故事就如同片子裡的詩唱班,一開始唱得二二六六,經過一番努力,最後也成了美麗的樂章。
–
我給它滿分星星的評價,以小品來說。
娛樂和寓意兼具,演技到位,配樂可愛,也不會讓人有特別想挑剔的地方,情緒共鳴接有。
它能夠創造當年瑞士觀影新紀錄,2006回推25年來最高觀影人次,
等於台幣一億五千萬票房,
以及2007瑞士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
2008代表瑞士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等,真的不是沒有原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