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找到心中的圖騰,收集好力量,珍惜在乎你的人,
再一點一點的作出努力去改變這個令你不滿的世界。
叫文森的是不是都有點獨特,例如梵谷。
–
這個故事給人一種編劇對這個世界的內心控訴和發洩。
算是小品中裡偏藝術性高的。(編劇滿足自我內心)
–
但這故事卻引起我內心的一點連結。
曾經有一度我也像文森一樣,對這個世界有諸多不滿,憂國憂民的憂鬱情緒,
看不到改變的希望,想像著痛苦的萬物,只有強烈的悲憤,卻什麼也做不了的鬱悶。
而我只是想,並沒有文森決心的勇氣也沒有文森來得激進和瘋狂。
–
文森的環保革命意識深植他整個靈魂。
從他房間的牆上海報到他和人起的每次衝突再到他決定做出一個像革命性的瘋狂舉動和宣示。
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極端憤青人士,別人眼中的神經病,是需要精神治療的。
–
文森的情緒表現飾演的很好,那種想改變世界的鬱悶感,悲憤的眼淚。
和在遠處看著資本、利益、奢侈又自私的世界的情緒,那些受夠的眼淚都讓人跟著好鬱悶。
我能懂文森的心情,他真的很在乎這個地球,附有強烈的同理心,所以他很悲傷,
他吃素的環保心態和他想自殺只因既然做不了什麼,那自己死了至少能節省社會的資源。
–
這是世上少有的最高革命情緒、言行合一的環保人士。
(節電,節能)(海洋生態)(飼養問題)
或許他的選擇是瘋狂了些,或許真的不太正常,過於偏激。
但他卻很是令我佩服,小小年紀就意識到這些問題甚至想犧牲自己來喚起大家的意識。
–
文森和好友琵雅是兩種方式。
文森的手段激進而琵雅的遊行示威是世界多數人在做的。
文森在不考慮別人的情況下值得讚許,但把真正在乎他的人算進去,「他是自私的混蛋」琵雅沒有說錯。
文森擁有這些想法和意識很好,但卻沒考慮到身邊人的感受,
他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家人幫他擦的屁股,甚至覺得他們應習慣他了。
他看不慣一切,覺得沒人能懂他真正的痛苦,一堆愚蠢的人,那些遊行示威也只是沒用的方式。
這樣的人很矛盾,他在乎很遠很大的東西和物種,卻忽視身邊的人,
–
好險在最後文森找到心中的圖騰,從他妮基阿姨的身上。
–
妮基,豔麗瘋狂,總穿最亮眼的紅色。
他奔放喜歡自由。
她最後的確是個教母。
文森從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文森覺醒過來,他知道不能丟下妮基,也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折磨了身邊愛他的人,而他的家人並沒有放棄他、丟下他。
他終於和自己和好,終於平靜下來,找到內心的圖騰。(我認為那是愛,對於家人的愛。)
–
文森、妮基與自殺。
文森的自殺不是因為自己,其實真的接近到了死亡的那刻,他仍有畏懼。
而妮基則是自身的精神狀態而想一死了之,無法承受更多的狀態。也因為妮基,文森醒來了。
他不能拋下家人,真正的死會帶來傷害。
令一部分是他們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一來一往的丟球給對方看得很過癮。
–
妮基和文森媽媽。
故事隱約提起他們的爸爸。
妮基孤單,她需要家人,她埋怨姐姐拋下他們,讓她獨自陪伴父親,
我認為爸爸的死和死前都給她帶來精神折磨和嚴重的打擊,
以致精神出了問題。也是她無法和同個男人那麼久。
內心深處的她,很愛家人,很懷念曾經一起生活的模樣
。也生氣姐姐把鋼琴賣掉,不珍視這份回憶。
而她總選擇和藝術家在一起,也許也是因為父親的關係。
她喜歡那種特質,如她嗅到文森的特質一樣。(瘋瘋癲癲的藝術氣息)
–
文森母親和父親。
母親是文森家的靈魂人物。她是有點躁鬱症的傾象,講話是有點難聽。(蠻好笑)
但她某種程度卻給我一種母親獨有的堅強特質。
他真的愛文森,不放棄他,或許有點嚴厲,沒有妮基來得奔放,也不夠有彈性,
但她說出來的話和行為,都是出自於她的愛以及責任心。
文森的父親,大慨是整部片最正常的人,
我喜歡他安撫太太的模樣,「我不會驚慌,你也不會」像咒語一樣有用,
在不能亂的時候,站出來讓事情冷靜下來。
–
這一家人是不太正常,電影文宣中提到媲美《小太陽的願望》確實觀影時有想起這部片子,
(瘋狂的一家人,吵個不停)但相比之下《少年文森的瘋狂世界》又更激進厭世和對環保議題的發洩,
唯一相同的是一家人吵鬧到最後帶來的溫暖。
文森一家最後並排一起看著風景的模樣,微風吹拂配上平靜碧藍的大海,鬧劇暫時謝幕的告一段落了。
–
迷失方向和自我時,愛能帶你到達更好的地方。
當你想放棄自己時,想逃走時。
會有一個人跟你說「不行」,他不會丟下你的,而你也別再逃走了。
–
美,當我沒說。
一個負面故事最後帶來正向的力量。穿插著各種會心一笑的台詞。
文森視角的鏡頭手法帶出這就是文森瘋狂的世界。
有點可惜這部片沒有更多的人注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