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我想每天都是那麼美好。
-
結語:一張草稿,回憶過往,一段又一段的台詞,去彌補著失去的浪漫情懷,
那樣的她已死去,而自己也像停留在過去,念想著,懷舊著,
最後的結局的那個微笑,我想他走出來了也釋然了,他的愛一直都是那紅棕色的女孩,不管她變成了誰,那都是摯愛。
如果可以,希望每天都有那麼一瞬間是幸福的。
-
正題開始。
-
電影在一開始就用非常快的節奏,音效,場面帶你進入緊張的氛圍,以開場方式來說這樣的劇中劇是蠻新鮮的手法。
一是導演:觀眾,這是一場戲,接下來有更多的戲中戲的暗示。
一是由這樣不明所以的前導片段搭配母親的揶揄,父親的疑惑,帶出這對夫妻間的關係。
(我投父親一票,誰要看那齣戲,瀰漫著難看死了的氛圍。)
另一個暗示開場,是父親在餐桌上畫的女人,紅棕色的蛇樣頭髮,流著血,在生氣的那一刻把它撕了。
(那時我還不知道他在畫誰。)
整個開場到主角們依依出現的一大段中,你會感覺到這些人的情緒非常滿且負面,隨後落在每一聲的可惡中。
-
這部電影走的公式是非常明顯的三幕劇,先第一段的爭吵觸發,第二段的轉折衝突,兩支線交錯,再到最後一段收尾是留在一個開放空間沒有答案,拿來寫一段感情的開合變化剛剛好。
-
談談兩位主角,一段婚姻超過25年後還能保值嗎?
-
男女主角像兩個年代的人,男主念舊,女主喜歡新東西。
女主跟得上時代,圍繞在科技的生活裡,適應得很好,不服老,保持著年輕的心態持續向前,也嫌棄維多的蠢,
在她享受的世界裡,維多什麼都不會,就像那些慢慢被淘汰的書店、唱片行一樣,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世界裡,維多顯得格格不入,他也不喜歡這樣的改變。
而一場瑪麗安將維多趕出家門的戲中,光明與黑暗,各據一方,背對背的關係早已存在,
這段婚姻的質,隨著一切慢慢的改變了,維多曾經的摯愛也早就死了。
而瑪麗安呢?我認為她始終終於自己,她不斷的向前進步,擇她所愛,
但她真的換了一個男人,趕走了維多,生活日復一日,
那刺激的過程又變得平淡後,她開始想念維多,搞不清楚自己,
所以最後她才發現,她最受不了的就是這樣的自己。
-
相比這段關係變質的老夫婦們的安東和瑪歌呢?
-
在這段關係裡看不出兩人感情的穩定基礎,他們充滿了碰撞與激情,互相鬥著、挑著。
安東眼中的愛是瑪歌在戲中的樣子,而瑪歌就一直等待著被愛、安穩和諧的關係,直到她受夠了那一刻。
其實兩段關係中的最終收尾點,都在那個醋勁,還有到達了那個臨界點,
關係才開始變得更加清楚明朗,各自終於明白了些什麼,就猶如撥雲見日般,
沒有經歷那些混亂不堪負荷的心情,沒有重新調整檢視,沒有外來的吸引干擾反思,
那關係就是卡在那,不上不下的,也不知道終點在哪的彼此消耗著,
所以這兩段我自己看來,一個是明顯的快樂結局,
一個在經歷過一切後,還會不會走下去,沒有人知道,
但我想維多的愛始終是那個年輕時期的瑪麗安,
不管是在回味過程中不時看到的瑪麗安還是他以為他愛上的那個假瑪麗安,都是那樣自由、風趣、自信、帶領著他的那個瑪麗安。
-
「草稿再完美,都不是真實人生。」
在沒有編排設計過的場景、燈光、音效、台詞裡,誰都無法掌控好一切,
把人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都不是場控安東啊~
而人的關係就是會一變再變,不管多微小,那浪花總會退,趨於平淡,沒有好壞之分,全看自己用什麼方式在適應這一切,適應每個變化後的樣子。
-
最喜歡的那個時候,也就停在那個時候了。
最想念的都是那幾個曾經愛過的樣子,不管是對方還是還不錯的自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