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它充滿了人生哲學的思考,一個人的心境轉折充分發揮,真的,金凱瑞不來演誰還可以演的程度。

人生就像一場喜劇,連悲傷的時候都想說一句,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
這部劇完全圍繞在男主角身上,編劇將他設定為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

在主持人的角色上,他是能給兒童帶來正面影響的對象,也是陪伴許多人長大的角色,

在整季看下來,作為一位兒童主持人,他真的很成功,對盜車賊、隔壁派對女孩、轉型的吸毒女,

甚至監獄中的犯人還有最後無數排隊等著向他傾訴的兒童,

這個形象非常成功。對他而言,這是天賦,而他的父親也懂這樣的角色非由他才可以。
-
但當酸黃瓜先生的身份,慢慢被原來的他所吞噬後,他該如何?
-
這部劇讓我非常大推的原因是,你可以看到整部劇是多細膩在處理,

一個人在兩種面向——正面與負面的對決的模樣、心態處境。(看到第四集結束你會稱它神。)
-
現實生活中他的精神逐漸崩潰,已快影響到包裝正面的他,

而父親則是阻礙這一切影響的操控者,他值不值得批評得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他。

以父親的角度,他不曾理解過兒子,也自以爲了解他,一直忽視他的心聲,

比起好父親他更適合當好商人,去利用他的天賦控制一切。

所以父與子的相處,從爺爺對父親,父親再對兒子,(還是雙胞胎但個性卻完全不同的兒子),

之間的變化,有多微妙和現實。

作為父親,通常會是一家之主,而劇中的父親角色在我看來,他們對兒子角色來說,都算失敗,

可是從第三者看的我們,還是能看見一些除了掌控、期盼、形塑以外的愛,只是用錯方式。
-
回到主角身上,他有本質的善,一個人通常是善的,我相信,可每個人絕對有那麼幾次,湧出惡的念頭,

可能在連續的失敗與令人抓狂的事件推移下,所以你能在某幾個畫面中看到,

這樣被大眾認定善與正面的主角,也有失控暴力的時候。

這樣的黑暗面,任誰都有,即便是這樣光環身份的酸黃瓜先生。

(再強調一次第四集最後的橋段,整個畫面設計,燈光配置,真的神。)
-
多數的時候,我們會以包裝示人,且是好的那一面,

並不會完全展現真實的自我,所以長期下來,退回到自己的時候,

身心會疲憊,甚至嚴重的情緒發洩時候,會產生暴力,不管是對自己還是身旁的人,

而同樣旁人的習慣,會覺得你必須應該是什麼正面的模樣,也較願意看見這樣的你。
-
在這部劇中,主角以酸黃瓜先生示人的時候,他說過非常多的雞湯,溫柔合宜不矯情,甚至能救贖到他的觀眾。

(吸毒墮落的女觀眾的變化,這個成長改變的畫面也是神。)

這樣的他,在他痛苦的過程中卻無法解救真實的自己。
-
直到最後一集,在聖誕節的那段自白,

離開了電視上的小螢幕走到了現實的舞台上,

還是現場LIVE,是無法暫停剪接或找人代替。

這樣的他說出來的話比起所有他曾帶來過的正向雞湯,都來得更真實,

一切水到渠成並沈澱下來了。

那時對某些人來說,他好像在失控了,但那一句一句的自白是多真實。

這是他和所有孩子的真正連結,他同時說給大人聽也說給孩子更是說出自己。

誰都需要一個好的傾聽者,更遑論總是再救贖治癒他人卻救不了自己的主角。
-
最後一場Jeff和姐姐的戲,道出了心中的所有疑問,

我是誰?你是誰?那些說不出口的疑問?歉疚?

人的正與反,那些自以為的好與被否定的壞,沒有不會改變的定律,

你到底是誰?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真實的樣子又是什麼?

誰在誰之上,誰又在誰之下,在外頭生活的我們就好比沒有生命的玩偶,

也曾被拿來想像並賦予生命。

但其實我們心底都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麼模樣。
-
直到最後父和子回歸到了本質上,父不許別人說兒子的保護,走到兒子面前告訴他,

他要傾聽他,Jeff的兒子也奔向爸爸,排到了隊伍中,彼此都是更親近的坦承,一切是那麼真實。
-
任何人都需要一個真心真意的傾聽者,也渴望自己的父母親人更了解自己。

我們會變好的,「it’s ok」。
-
《Kidding》雖由喜劇包裝,實際卻非如此。

它很活,把一個人的內心狀態拆解細碎,

可以完全看到一個人被拋棄、失去一個一個珍愛的人事物後到中途又獲得一點救贖,

可又失去,慢慢地那原本的他,或是說經過包裝的他逐漸消失崩解了,

而心理的那頭惡魔時不時浮出,面對了更多的現實面,

不得去正視一些問題,去檢視過去,釋放自己。

最後到了結尾你不確定下一季的走向,但他確實也不再是原來的他,

如同那承載他的飛天木桶,那30年飾演的角色,

真的飛了出去卻不知道怎麼回去,也回不去了。

這個人的心境經歷了各種高低,從自身到旁人,

這期間中「愛」是怎麼程度的去互相影響,檢視自身,

悟出新的人生哲理,渴望一些曾經的美好,在失去中懊悔,生氣自己也怨恨別人。
-
沒有先了解自己怎麼了解他人,總是訴說的人又怎麼聽得見別人的心情,

就算是長相相同的一對,也沒有誰是誰的替代品,誰是絕對的好和壞,又是誰的另一面。
-
結尾要吹一下金凱瑞的演技,能夠把這麼細膩的心思變化演得那麼好,真的很優秀。

有科普過他的,會知道他現實生活中也是哲理思考家,

在大家熟知的喜劇形象卻也有另一面,憂鬱的一面,

人生也經歷過許多坎,找他來演真的太對了!

敲碗,想看他演《小丑》,應該也是非常精彩。

arrow
arrow

    wumumu無畝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