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

結語:這是李安大神的父親三部曲最終篇《飲食男女》。

李安在說故事的能力上,總是能把它說得完整,行雲流水。

看似簡單卻又不流於表面的寓意,每個巧妙的鏡頭語言設計、演員的情緒、台詞文本,都是李安專有風格的敘事剪輯手法,

那種溫柔又細膩,隱隱訴說著中國傳統文化下的父親與子女相處的形象,

又不會顯得嬌柔造作、平庸,是在觀影後都能感受到故事帶來的餘韻,也是每每回顧這樣的經典時都再度崇拜李安說故事的能力。

-

正題開始🎬

-

「飲食男女」泛指人類對食物、性愛的欲求與本性。這是人最基本的慾望,

李安從人的根本為基礎,以家的意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展開故事。

片頭片尾,首尾呼應,像一種傳承和解開,廚房是父親的禁地,而渴望在家燒菜的家倩,

也終能做一桌子的菜,給父親品嚐,場合設計的特別有意義,獨留給爸爸和老二的場合,

而父親的味覺也在一連串的風波後恢復,

最後的台詞落在,ㄧ聲爸、一聲女兒,結束了這一家的故事。

真的很感動也佩服李安處理故事結局的手法,是一種圓滿、簡單卻也深刻的劃下父與子之間相處的句點。

-

可被稱作經典電影,在於看似簡單,講台北某處一家子的故事,父子間的相處,

卻能成為經典並讓人回顧幾遍都還會給它很好的評價,讚嘆。

不只是因為故事的完整,更多的是《飲食男女》電影劇本結構設計,以下有幾個地方可以特別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

中西文化的影響與傳承。

-

好比曾經寫過的《青梅竹馬》當中的外來文化隱喻,

在這部《飲食男女》也多少能看出中西文化的傳承和影響,

比如家珍的基督教信仰、家倩買新居的社區名為東方小巴黎、家寧打工的溫蒂漢堡速食店,住美國的錦鳳,

李凱的兒子漸漸要成為標準的美國人等等,屬於中西文化影響的部分,

又如朱爸口中說的,逐漸失傳的中國菜餚。這些都是散落各處一種隱晦的暗示。

-

又好比演員的戲劇張力「眼神」。

-

有時候精彩的地方不在於很完美的台詞,可能幾個眼神便能意會這人的狀態,

如家寧在想宣布自己與國倫的事之前,那種擔心、心不在焉的眼神,被朱爸叫醒後、餐桌上、公車讓座時、

最後則是宣布事情前問父親有沒有需要幫忙時欲言又止的模樣,這些眼神都能看出在家寧身上,有一件事。

又或者父親每每在飯桌上,看著女兒們的凝視,

又或者大家家珍望著校門看體育老師,或者好幾次的眼神空洞。

家倩也同樣,在一連串事情發生,讓她很混亂時,最後一擊的雷蒙,

那個她偶爾能佔居躲避逃離現實的空間,她落淚了,又或是她望著父親那種擔心的神情。

還有最後錦榮默默頭越來越低的表現自己,這些眼神的戲劇張力,都是如此細膩,不用言明,就能感受到他們各自的狀態。

-

「服裝造型」的細節變化。

-

家珍屬於最明顯的改變,當老師的她,穿著保守,清淡、一直都是整齊的扎好馬尾造型,

直到她對愛情渴望到了極點,崩潰狀態後,一場前天才身穿一身的「白色洋裝睡衣」,

在她情緒崩潰後,決定做出改變,鏡頭帶到「紅色口紅」,接著隔天她一身鮮豔裝扮,

放下了馬尾,妝比平時厚,連學生都背後議論紛紛。

和體育老師交往結婚後的家珍,繼續放下馬尾,穿著的顏色都變鮮豔,

這樣用服裝造型的轉變來表現家珍的心境變化,這設計真的高超。

又或者最後面梁伯母受邀吃飯,穿得像她是女主人一樣的高貴。都是利用服裝造型增添戲劇張力。

-

「味覺」改變。

-

這個貫穿《飲食男女》整部片的一個亮點,屬於男主角朱爸的裝飾。朱爸的好友「老溫」,

從味覺這樣的形容就可看出他們之間的友情深度,對於總鋪師的朱爸來說,是最佳形容,

當老溫走後,那場家倩倒茶給朱爸喝,朱爸用「味覺」來形容老溫的離去,

對他來說,他傷心到表示自己已喝不出味道,不如就喝白開水就夠了。

再到最後那場老二與朱爸的恢復「味覺」橋段,都能在在顯示,「味覺」這件事怎麼貫穿全片。

作為父親,還是大廚的角色,女兒們能從菜餚上品出父親的心不在焉,品出父親漸老。

或者老溫這明顯的「味覺」本身。又或者經過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與結束,

他逐漸回到自身,說出自己的事,這次換他從外邊回家吃飯,即使手裡有家中的鑰匙,他也改用按電鈴的方式最後一次的踏入這個家,

都象徵著他卸下了父親的角色,找回自己,找回「味覺」。

這是專屬朱爸的亮點分身。

-

飯桌上的宣告,「飲食男女」。

-

故事的重大轉變,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的時候,宣布人生改變的時候,皆在那圓桌上。

連角色坐什麼位置,都讓我覺得安排得很有意思,

例如時常和父親爭辯的家倩,是坐在朱爸的對立面。再到最後的驚喜爆點,

終於輪到朱爸要和大家宣布事情時,不是一家人,親如一家人的梁伯母與錦榮分別坐在朱爸的左右邊,

卻不是三女兒的誰坐其左右,這是位置安排讓我覺得挺巧妙的部分。

除了位置,家人團聚,一起用餐,講述男女之情,完全表現「飲食男女」這一主題的樣子。

-

朱爸與錦榮的戀情時間線發展猜想。

-

電影沒有明確說出,錦榮和朱爸這對超令人驚訝的情人關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但就我自己的猜想,可能從電影一開始就有所鋪陳,

最早時,朱爸接了一通電話,聊了中午要吃什麼,雖不知對象是誰,但那時女兒三人皆在忙自己的事,

也不會是老溫,因為不需要教對方如何「煮魚」,

那問題來了,誰和朱爸在彼此關心日常,也隱約聽得出對方是女性的聲音,那這對象是誰?

尤其仔細聽後,電話那頭的人說了不要只管燒菜,後面模糊的說著我們的事情明天再講好了,

接著朱爸回答「今天不說,要等到哪天說呢?」

然後到了晚上,飯桌上朱爸有兩次想開口提說這兩天…,但又被打斷,

再到錦榮與珊珊前來拜訪,珊珊一句,媽媽今天把魚煎糊了,

是不是正暗示那通電話的對象可能就是錦榮。而直至最後的那次飯桌上,

朱爸表示自己一直沒說的心情,以及錦榮說著拖了那麼久,是顧忌自己還沒正式離婚,不知道怎麼講,

所以這段感情的起始點發展,可能都比電影時間點還來得更早。

還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地方,在做健康檢查的時間點,所以並不是發生在錦榮和朱爸唯一單獨講話的那場戲之後。

再者朱爸對珊珊的疼愛,他晨跑時特地跑過去看珊珊,對她掛心,所以開始為珊珊做飯,

反過來珊珊對朱爸也是相當喜愛,可能兩位的感情就是始於互相關心這件事,然後慢慢確定關係,最後成了一種互相陪伴的愛。

-

「家」的意義。

-

圍繞飲食男女的主題,《飲食男女》被稱為李安父親三部曲的最終篇,故事除了男女之情,更重要的是親情關係。

從老大開始,老大自認對父母的了解,以及她默默將照顧父親這一責任視為就是自己的宿命,

反正她對愛情這件事心灰意冷,即便她會有覺得不公平的時候,她也一直認為,照顧父親就是沒有感情的她的責任。

老二,和母親長得最像,個性脾氣都有遺傳父母。

從最想離開家的她,到意外目睹父親做檢查的背影,父親頭疼的表現,默默對父親身體健康狀況的猜測,

再經過老大與小妹的成家,最想離開那個家的,卻是留到了最後,

也為此放棄那個她想逃離的機會,逃到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重新開始。

老三,最沒有過多的筆墨在她與父親的關係,但看得出父親對她的溫柔都格外像對小孩子般的口氣,

叫他起床、或看她的神情、都是比另外兩個女兒來得慈祥些,

而作為老三,同樣不像兩位姐姐,對家有什麼特別束縛的想法,對父親有什麼不滿,

這就是這個家中最小的會有的呈現,因為上頭還有兩個姐姐扛著,她做好她自己就可以了。

而相反的,父親對三位女兒,他一手拉拔他們,幫他們洗衣做飯,收拾行李,叫他們起床,

父兼母職的伺候她們。而內心如老溫說的,想趕得趕不走,也可以看出他將自己的事,留放到了最後。

他最該擔心的大女兒終於找到歸宿,抽離了那種心碎的樣子,

小女兒也意外最早的成了家,有了孩子,他站在門外一一送出去了兩個女兒,

而老二,確實是他的對立面,但卻最像父親,是一種鏡子。

她不需要人照顧,她的形象是標準的都會女性,獨立有能力,聰明又漂亮是能將自己照顧得很好的女兒,

朱爸也深知,她不會聽他的勸,知道不需要為她操煩,她會自己看著辦。

這些親情關係,家的意義,一棟生活幾十年的房子,人一個個走了,自己的責任也卸了,

不管是總鋪師的身分,還是父親,這棟家的意義就如最後一場戲,

朱爸在計程車上望著開始長孤葉的家,看著門上已售出的樣子,這次他讓自己像客人一樣的進到屋子,

在環繞逐漸空蕩的家,這個家的擔子已到了盡頭,女兒們也都長大有了自己另一個新的家,

而他自己,也有了新的責任和身分,新的家等著他。

-

一家子的故事,彼此之間的情緒轉折,

人物自身的轉變,人和人的衝突,自我的成長,人的來去。

這是別人家的故事,卻也像你我自身般,有自己對家的責任和束縛,

也有家人之間默默沒有說出口的擔憂,也就是朱爸口中說的,同住屋簷下,卻也有所顧忌。

-

最喜歡的其中一段戲。

-

大姐和二姐在爭辯關於大姐的感情,老大對老二的話題感到敏感,老二對老大的感情狀態感到憂心,

從這一話題帶到彼此關係,有所誤解,簡單幾句台詞,互相道歉和各自心思,眼神、口吻恰到好處,

(當老二說自己的心情那種微哭的嗓音台詞,直接被打動的心酸了一下。)

大姐說自己把盤子打破了,就如同他們之間的關係,而老二則回了一句沒關係,象徵著和解。

這段很短的戲,是整體裡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段戲。看得出家人間的關係,

可以因為許多的未談,漸漸演化成很大的距離感,但又能在某種瞬間,攤開來,一切又沒事了。

-

很久沒寫到一部電影的影評,讓我那麼過癮,這也得提,那也得說,就怕漏了一點,但這樣的經典《飲食男女》,真的怎麼評也無法評足。

李安編戲、做戲、剪戲,每一場戲都接近精緻,每個鏡頭的設計,都沒有多餘,台北的街頭步調,車水馬龍,天氣變化設計,房子外觀與內裝的樣貌,知名地標的取景。

李安很會用鏡頭說話,好比從前從前哪邊的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在什麼地方,主角是誰,

開場就讓人知道這主角會燒大菜之餘,牆上一張張與名人合影的照片和匾額更直接表現他不只是會做大菜的廚師更是很知名、很有能力的大廚,

而配角們分別又都是什麼背景的人、什麼工作、什麼性情,這些演員對戲的詮釋,都是那麼適合,眼神都充滿了戲,

所有行動近乎完美,整部戲找不到半點可以批的地方,就是李安大神的功力。

-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不想也難。」

「忙碌了一輩子卻為這個,好滋味誰嚐過了。」

「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沒什麼意思。」

幾句話詮釋人一生的渴求與之間的無奈,就好比以假亂真的魚翅,可以替代,也沒人分得出來。

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己究竟要耗在什麼事情上過完一輩子。

兩場用筷子將活魚處死的戲,在第二次處死的時候猶豫了的模樣反應了男主的心境。

圓桌上的團聚,相聚就是一種緣分,人生各種酸甜苦辣,各各嚐出不同滋味,擺的一桌子菜,各自拿起不同的食材往嘴裡塞,

有些事情也無法像燒一道菜般等齊全了在下,等不到所謂完美齊全的一天,

家的意義,戲裡的飲食男女,像極了我們,像極了人一生最基本的追求,

也會有如最後的結局給人一種,想不到吧的幽默感,

那些家人間的著想和擔心是不是有時候也那麼的沒必要,可能就是會在想不到的情況下,了結了一份擔心。

-

謝謝李安導了一部那麼好的經典國片《飲食男女》。

 

 

arrow
arrow

    wumumu無畝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